中国股票配资网股票
本文收录于 #驻在千镇万村
80多名工人串起一条火热的流水线,在崭新明亮的加工车间里忙碌着。车间的前身,是韶关市新丰县遥田镇高墩村的小学校舍。
拼贴、车边、裁剪……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,加工好的手机壳被整齐收纳,准备发往远方。工人当中,既有四五十岁的中年村民,也有利用暑假兼职的年轻人。如今,他们不再需要远赴他乡,在“家门口”凭自己的双手就能挣得一份踏实收入,不少村民月收入最高能达到4000元。
这个车间的诞生,源于驻遥田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积极“牵线”。他们引进广州丰源通讯科技有限公司,将高墩村一所闲置小学改造为加工车间,并创新采用“上光伏、下厂房”模式。如今,车间不仅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,更悄然改变着遥田镇人口外流的趋势,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“人气”。
高墩村的乡村振兴车间里,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忙碌着。
遥田镇一直以来以农业为主,缺乏工业基础。全镇户籍人口约3.8万人,但因就业机会有限,常住人口仅1.7万左右。“我们一直在思考,怎么才能把村民留下来?”工作队队长李强林说,“后来我们想到,必须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,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,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,为老百姓增收。”
机遇出现在去年11月。当时,一家原位于梅坑镇、主营手机壳出口的企业因订单增长急需迁址扩产,主动联系了曾帮扶过梅坑镇的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——也正是如今驻遥田镇工作队的牵头单位之一。尽管遥田镇交通相对不便、运输成本较高,但镇上四五十岁的村民群体居多,用工成本较低。“他们原来的厂房规模太小,无法满足生产需求,”李强林回忆道,“我们觉得这是个好机会,就积极对接,把企业引到了遥田镇。”
随着人口外流,遥田镇各村小学多数停办,目前全镇仅5所仍在运行,高墩村的一所小学也在闲置之列。鉴于高墩村及周边四个村的常住人口占全镇近三分之一,人口相对集中,工作队协调企业与村集体合作,将高墩村的闲置校舍改造成加工车间,并给予村集体每年4万余元租金。县政府、镇政府和企业共投入900万元进行改造,工作队协调建设场地污水管网、供电等配套设施,车间年产值预计达到3000万元。工作队还借助乡村振兴金融政策,成功为企业争取到230万元银行贷款,用于车间改造与设备购置。
工作队协调企业与村集体合作,将高墩村的闲置小学改造成加工车间。
今年4月6日,车间开始试运营。工人们主要负责手机壳的手工加工环节,如裁剪、钉纽扣、粘胶水等,操作易上手。特别的是,车间为村民们提供了两种就业模式:一种是固定上班,村民像传统工人一样到车间按时上班工作。目前已有近90人稳定在岗,日薪最高可达130-140元。
另一种是外派点模式,村民甚至可以实现“在家上班”。每个村设置一个外派点,由带头人统一“领件”、收发,村民可领材料回家制作,按期交回。目前全镇已有6个外派点,带动上百户村民参与加工,其中规模最大的点覆盖六七十户家庭。“尤其方便了一些困难群体”,李强林举例说,“比如江下村一位残疾人,现在也能靠在家加工月入约1000元。”
车间推进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。原本计划春节后开工,但3月一场大雨损坏了屋顶光伏板,导致试运营推迟。“开工晚了些,挺可惜的,不然就可以留住更多本来要外出打工的人。”李强林坦言。下一步,工作队计划进一步解决员工的食宿、交通问题。如安排镇内循环班车,连接高墩、大埔等村,形成“一个圈”,方便员工上下班,吸引更多村民返乡就业。将车间一楼的四间房间改造成可容纳30-40人住宿的宿舍,并由企业出资运营饭堂,为远道而来上班的村民提供便利。
随着车间运转逐渐稳定,如今每个月都有村民返乡上岗。李强林对未来充满信心:“我们目标是人招得‘多多的’!让车间达到450人左右的满员状态,设立10个外派点,最终解决全镇800-1000人就业,打造韶关地区村民就业人数最多的乡村振兴车间!”
驻韶关市新丰县遥田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成员
李强林 队长,来自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
邢 胜 副队长、驻联丰村第一书记,来自广东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
张 帆 队员、驻桃源村第一书记,来自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
郑飞鸿 队员,来自广东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
潘文炜 队员,来自中国农业银行南海分行
蔡佳妮 队员,来自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
洪云箫 队员,来自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
黄思杰 队员,来自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
采写: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陈诺
图片:受访者供图
中国股票配资网股票
高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